- · 《美术文献》栏目设置[05/29]
- · 《美术文献》数据库收录[05/29]
- · 《美术文献》收稿方向[05/29]
- · 《美术文献》投稿方式[05/29]
- · 《美术文献》征稿要求[05/29]
- · 《美术文献》刊物宗旨[05/29]
张巍访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张巍《长条的风景》 水粉、丙烯 400cm×28cm 2015-2016年 《美术文献》编辑部(以下简称“美”):最近的生活状况如何?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工作? 张巍(以下简称“张”):生活比上半年稳
张巍《长条的风景》 水粉、丙烯 400cm×28cm 2015-2016年
《美术文献》编辑部(以下简称“美”):最近的生活状况如何?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工作?
张巍(以下简称“张”):生活比上半年稳定一点,再不用担心有人会在我的天花板上打洞和屋子漏雨了。我现在在家中一间空余的卧室工作,大约9平米,比之前在村里租的房子会小很多,但很安全。
美:在最近两年间你创作思路是否发生转向?如有,它们的前后关系如何?
张:之前的很多东西都谈不上是创作,只是凭着兴趣和感觉在做。最近一两年才有了些思路。
美:谈一谈对你比较重要的三件人生经历吧。
张:小时候去北京学画画认识了田老师;亲眼看着家里的老人去逝;在藏龙岛待了七年。
美:身处华中地区,你怎么看待北上广发生的各种艺术事件?有考虑出走的计划吗?
张:可能我关注得少,能称为事件的印象中只有两件,都在北京。一件是艾未未的事情。另一件就很早了,89年肖鲁和唐宋的事情。
现在微信和高铁真的很方便,看朋友圈就能知道大家在做什么,大家也乐于宣布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高铁到北京只要4、5个小时,小时候去学画画每次要坐19个小时。其实先要有根才谈得上出走,要不在哪里就是出走到哪里。
张巍《长条的风景》局部 水粉、丙烯 400cm×28cm 2015-2016年
美:最近在看的书籍?
张:《忠于生活》《论绘画的绘画》。
美:今年创作的作品数量大约有多少?不满意而被销毁的有多少?
张:画大约有十几幅,都不大,其中有几幅是木版套色。做作品是一个过程,很难说满意或是不满意。我尽量都留着,隔很长时间会清理。
美:明年的创作计划?有考虑过制作装置类型的作品么?
张:继续做之前没做完的事情,我不以年为单位来计划,因为目前这样的工作既没有上班也没有假期,要看自己的想法和状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会多做一些。我对现成品或现成图像感兴趣,但不是装置,因为这个词让我一头雾水。
美: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你觉得绘画的潜力在何处?
张:这问题有个预设,是把绘画看做固定的实体然后去讨论。可绘画只是一个词,艺术家和所有画画的人来填充它的内涵。有人在做这件事,就形成了这件事。不过这个潜力要是指的绘画这件事在艺术市场上的潜力或者在艺术史上如何可能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张巍《长条的风景》 水粉、丙烯 400cm×28cm 2015-2016年
《美术文献》编辑部(以下简称“美”):最近的生活状况如何?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工作?
张巍(以下简称“张”):生活比上半年稳定一点,再不用担心有人会在我的天花板上打洞和屋子漏雨了。我现在在家中一间空余的卧室工作,大约9平米,比之前在村里租的房子会小很多,但很安全。
美:在最近两年间你创作思路是否发生转向?如有,它们的前后关系如何?
张:之前的很多东西都谈不上是创作,只是凭着兴趣和感觉在做。最近一两年才有了些思路。
美:谈一谈对你比较重要的三件人生经历吧。
张:小时候去北京学画画认识了田老师;亲眼看着家里的老人去逝;在藏龙岛待了七年。
美:身处华中地区,你怎么看待北上广发生的各种艺术事件?有考虑出走的计划吗?
张:可能我关注得少,能称为事件的印象中只有两件,都在北京。一件是艾未未的事情。另一件就很早了,89年肖鲁和唐宋的事情。
现在微信和高铁真的很方便,看朋友圈就能知道大家在做什么,大家也乐于宣布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高铁到北京只要4、5个小时,小时候去学画画每次要坐19个小时。其实先要有根才谈得上出走,要不在哪里就是出走到哪里。
张巍《长条的风景》局部 水粉、丙烯 400cm×28cm 2015-2016年
美:最近在看的书籍?
张:《忠于生活》《论绘画的绘画》。
美:今年创作的作品数量大约有多少?不满意而被销毁的有多少?
张:画大约有十几幅,都不大,其中有几幅是木版套色。做作品是一个过程,很难说满意或是不满意。我尽量都留着,隔很长时间会清理。
美:明年的创作计划?有考虑过制作装置类型的作品么?
张:继续做之前没做完的事情,我不以年为单位来计划,因为目前这样的工作既没有上班也没有假期,要看自己的想法和状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会多做一些。我对现成品或现成图像感兴趣,但不是装置,因为这个词让我一头雾水。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0/0729/416.html
上一篇:开门办馆,面向世界——访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余良
下一篇:刘鸿萧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