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刘鸿萧访谈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刘鸿萧《蜕变》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6年 《美术文献》(以下简称“美”):你一般会如何度过一天?如何处理创作与日常之间的关系? 刘鸿萧(以下简称“刘”):最近主要还是在

刘鸿萧《蜕变》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6年

《美术文献》(以下简称“美”):你一般会如何度过一天?如何处理创作与日常之间的关系?

刘鸿萧(以下简称“刘”):最近主要还是在学业中,所以既定的安排很多。有课会在学校呆一天,听讲座或者泡图书馆。其他休息日有时会去美术馆逛逛,伦敦的艺术活动非常多,每天都有展览,很难无聊。至于创作与日常的关系,对我来说创作和日常尚为一体,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份工作或者需要跟日常区分开的事情,况且很多灵感都在“日常”之内。

美:简要谈谈你最近的创作吧。

刘:我对自己最近的状态不是特别满意。想要实现的想法太多,所以可能有些缺漏。比如最近的“遗迹”,就存在一些含糊的因素,接下来会再想办法完善一下。之后会围绕着这个主题去寻找一些资料,去其他美术馆看一下原作。

美:下一步想要研究的方向是什么?会关注后网络题材吗?

刘:最近开始对生命、时间一类的题材感兴趣了,这大概和我外婆的去世有关吧。后网络题材肯定会关注,我已经用苹果手机和各种社交软件很久了。针对你前面提到的问题,这个词在我这里更像懒得讨论的日常一样。

美:作为相当年轻还未进入市场的90后艺术家,你对国内市场的期待是什么?

刘:之前对国内艺术市场有所了解,当代这一块在艺术品交易里面似乎是不占大头的。我的很多朋友都会谈到这种问题,毕竟西方语境的东西如何回到国内令人很不踏实。肯定是希望当代艺术市场更繁荣,多增加一些消费型的藏家。

刘鸿萧《蜕变》局部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6年

美:最近在看的书籍?为什么看?

刘:《人间失格》和《巨流河》,《人间失格》是我很早之前就听过的一本书,主人公“丧失成为人的资格”是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一点,“人”的资格究竟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的“人”?这些问题都非常有趣。而《巨流河》是最近刚刚开始看的,是我妈推荐给我的,它里面所讲述的与我爷爷的经历相似,而且中国近代史我觉得我需要了解。

美:今年创作的作品数量大约有多少?不满意而被销毁的有多少?

刘:2组作品,准确地说是2个系列,不满意的也有,不过没有销毁。

美:明年的创作计划?有考虑过制作装置类型的作品吗?

刘:主要还是做装置为主。计划读一些关于中世纪美术史的书,补充创作方面的需求。正在进行的“遗迹”也仍旧准备跟进。

美: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你觉得绘画的潜力在何处?

刘:也许是想象力方面吧。自从摄影诞生绘画就不再需要承担记录的功能了,所以人的存在与想象力一直是绘画中不可缺的部分。

刘鸿萧《蜕变》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6年

《美术文献》(以下简称“美”):你一般会如何度过一天?如何处理创作与日常之间的关系?

刘鸿萧(以下简称“刘”):最近主要还是在学业中,所以既定的安排很多。有课会在学校呆一天,听讲座或者泡图书馆。其他休息日有时会去美术馆逛逛,伦敦的艺术活动非常多,每天都有展览,很难无聊。至于创作与日常的关系,对我来说创作和日常尚为一体,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份工作或者需要跟日常区分开的事情,况且很多灵感都在“日常”之内。

美:简要谈谈你最近的创作吧。

刘:我对自己最近的状态不是特别满意。想要实现的想法太多,所以可能有些缺漏。比如最近的“遗迹”,就存在一些含糊的因素,接下来会再想办法完善一下。之后会围绕着这个主题去寻找一些资料,去其他美术馆看一下原作。

美:下一步想要研究的方向是什么?会关注后网络题材吗?

刘:最近开始对生命、时间一类的题材感兴趣了,这大概和我外婆的去世有关吧。后网络题材肯定会关注,我已经用苹果手机和各种社交软件很久了。针对你前面提到的问题,这个词在我这里更像懒得讨论的日常一样。

美:作为相当年轻还未进入市场的90后艺术家,你对国内市场的期待是什么?

刘:之前对国内艺术市场有所了解,当代这一块在艺术品交易里面似乎是不占大头的。我的很多朋友都会谈到这种问题,毕竟西方语境的东西如何回到国内令人很不踏实。肯定是希望当代艺术市场更繁荣,多增加一些消费型的藏家。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0/0729/417.html



上一篇:张巍访谈
下一篇:金景鸿访谈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