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没能成为艺术收藏家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没能成为艺术家之前,我首先没能成为的是艺术收藏家。 我收藏过名画,都是精挑细选从美术课本上剪下来的,剪一次要等一个学期,等到发了新课本,以前的收藏已经不知道哪儿去

在没能成为艺术家之前,我首先没能成为的是艺术收藏家。

我收藏过名画,都是精挑细选从美术课本上剪下来的,剪一次要等一个学期,等到发了新课本,以前的收藏已经不知道哪儿去了。为集齐所有颜色的玻璃糖纸,我翻遍全村的垃圾堆,翻来翻去只找到几种颜色,根本没法和我的十二色水彩笔配成套。我集过邮,没钱买新邮票,只能抠信封上盖过邮戳的旧邮票,家里的信就那么一抽屉,抠完就没有了。还淘过古玩,盘出好几个咸菜坛子,又试图把我奶奶陪嫁的樟木箱子的铜锁扣撬下来,最终以被我爸胖揍一顿而告吹。

今天要讲的故事,发生在我收藏奇石的那年夏天。

那年夏天和往常一样要什么没什么,还经常停电,我至今都不知道武媚娘是怎么当上的皇后、白娘子是怎么水漫的金山。有电的时候,电视节目也排不满,每当没东西可播,县电视台就放一段没头没尾的《请您欣赏》。有一天它请我欣赏的玩意儿叫“奇石”,我欣赏了一会儿,发现这不就是颜色漂亮一点、形状奇特一点的石头嘛,石头哪里没有?我也能搞到。

我首先下手的是邻居家的沙堆,那年他家老大娶媳妇,要盖新房,不知道从哪儿拉来一堆沙子,在院里架着网筛。筛出的石子只有蚕豆大,最大也不过桃核那么大。我蹲着挑了半天,把还没筛过的沙子也翻了个遍,只挑出几块带花纹的,还是最普通的条纹。花纹只有刚洗过的时候清楚,晾干了又灰蒙蒙的了,远没有电视里的奇石那么鲜艳,形状也是平淡无奇。我尝试用铁钉给它们凿出孔窍,一锤子下去,凿碎了一块,又一锤子下去,把自己一根指头凿黑了。

听说这些石头是山上的石头,好看的石头叫鹅卵石,只有河边才有,我又去了八里地外的沙河。那年我还没学会骑自行车,有个小伙伴本来要骑车带我去,然而当时是麦收时节,田间路上铺满刚收割的麦秸,宛如金黄的泥沼,在里面骑车比扛车还累,只好把车丢在路边。走累了,就翻跟头,翻累了,就打滚,到沙河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在夕阳的万丈金光中,我失望地发现沙河一块石头都没有,全是细如面粉的黄沙土,怪不得叫沙河。灰心丧气地跋涉回家,累得倒头就睡。

意外的是,没在河边找到鹅卵石,却在路上找到了。那条胡同我不常走,因为胡同里住着一个远房亲戚,按理说我该管她叫奶奶。而我生性羞怯古怪,对于任何必须打招呼的长辈都是能绕着走就绕着走。那时我已经搜遍全村除了那条胡同之外每一寸公共用地,总共捡到五毛八分钱、九个玻璃弹珠、三张水浒卡片和一个八宝粥里的塑料折叠勺子,仍然没找到一块可心的石头。趁着全世界午睡的工夫,瞅准那条路上没人,我不抱太大希望地搜过去。天知道路上为什么有鹅卵石,就在那个奶奶家门外,足足有十几块,一半露在路面上,一面嵌在路里。我欣喜若狂地扑上去——没错!货真价实的鹅卵石,摸起来像煮熟剥皮的鸡蛋一样光滑。怀着狂喜的心情我开始挖石头,指甲挖秃了,指头红肿起来,石头纹丝不动,用树枝撬,树枝断了,石头还是纹丝不动。明明只是土路,又不是沥青路,一定能挖出来的。正当我东张西望想找个铁片或玻璃片武装自己时,奶奶摇着蒲扇推门出来,咧嘴一笑,露出一颗金牙:“囡囡趴在道中间干吗呢?我从窗户里看你趴了半天了。”我的脸刷一下就烧起来了。

得知我想要那些石头,奶奶回院里拿了把铁锨帮我铲,怕她把石头铲坏,我坚持自己铲。日头毒如蛇蝎,地面坚硬如铁,我把全身的重量压在铁锨上,仍然无法撬动石头分毫。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一万只蝉钻进我耳朵里鸣叫,世界开始在我身边缓慢旋转,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奶奶捡起铁锨铲了几下也没铲动,说这块地就是这么硬,劝我下完雨再来挖,还保证会替我看着,不会让别人挖走,我才恋恋不舍地走开了。其实我只是不好意思麻烦她,她要是不在那里,我可以拎一桶水来,把地面浇湿了再挖。

雨还没下,我收集石头的事不知怎么就传到学校里,被隔壁班一个叫耿丽的女生知道了。耿丽留过级,个子比我高一头,或许因为太高,裤腿总是短一截,大冬天也露着脚踝。星期一上午上课前她来找我,带着得意非凡的笑容:“你看这是什么。”她说着向我摊开手掌。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心心念念的“铁板”路上的鹅卵石全都失去了光辉。如果说它们是人间佳丽,耿丽手里的小石头简直是天上仙女。它通体雪白,温润如玉,没有一条哪怕最细的裂痕,没有一点哪怕最小的斑点,光洁的表面微微透明,似乎被一层朦胧的雾气包裹,又像结着一层正在融化的冰。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0/0731/428.html



上一篇:画里话外
下一篇:美术介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