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民国时期美术文献资源整理工作现状及建设<sup

来源:美术文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民国时期美术文献资源整理工作现状及建设*——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本文系2013年度广州美术学院科研规划项目“民国时期艺术文献整理工作研究——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民国时期美术文献资源整理工作现状及建设*——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本文系2013年度广州美术学院科研规划项目“民国时期艺术文献整理工作研究——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XJA026。 民国时期是从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革,而美术文献就是这一特殊社会转型时期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太多的民族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演变。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美术文献,数量可观,学术价值很高。 1.1 美术图书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美院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美术图书有:全国美术展会委员会编辑,民国十八年(1929)出版的《美展特刊》(古、今二册);南京路文明书局,民国十九年(1930)出版的《中西画集》,图文并茂且权威形象地再现了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教育部主持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完整、真实状况;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出版的《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名家书画集》《现代书画集》《现代西画图案雕刻集》《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会刊》《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品目录》等图书,集中地反映了国民政府教育部主持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盛况。此外,李扑园等著,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的《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刘海粟著,民国十年(1921)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是中国有史以来系统研究近代中国美术和日本美术的奠基之作[1]。 1.2 美术期刊 美院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的美术期刊有民国九年(1920)四月,创刊的《美育》、民国十七年(1928)一月,创刊的《教育杂志》等教育类杂志。此外,还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二月,创刊于上海的《现代美术》,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创刊于上海的《美术生活》,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月,创刊的《国画月刊》《青年艺术》等美术类专业杂志。这些美术期刊的创刊,对研究民国时期美术事业发展脉络有着重要意义。 1.3 画报 美院图书馆馆藏早期的画报有1909年创刊,由上海环球画报社编印的《图画日报》,1907年创刊的《神州画报》,1884年创刊的《点石斋画报》,民国七年(1918)七月,创刊的《北洋画报》,民国十五年(1926)创刊的《良友画报》,民国十八年(1929)良友版的《文华》等。其中《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内容?“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贴近生活,及时报道社会热点,朝廷腐败,列强侵略,民俗奇闻等,生动地展现了晚清各阶层人群的思想涌动和社会变化,对艺术及服装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2]。鲁迅一直将《点石斋画报》及其主笔吴友如的画作看作是海派文艺的典型,并评价其画作“真是勃勃有生气,令人在纸上看出上海的洋场来”。著名学者郑振铎则称赞《点石斋画报》“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3]”。 2.1 馆舍条件落后,专业保存设施匮乏 美院图书馆与国内许多综合性院校图书馆相比,馆舍条件一直较为落后,由于地处南方春季的梅雨季节潮湿、夏季高温多雨,这种南方特有的气候环境对馆藏文献是种巨大的考验。且民国时期文献一直处于长期搁置、无专人监管的状态,导致书籍上积聚大量灰尘,严重地影响了书籍的通风透气,加快了糜烂的速度。如2003年笔者曾经借阅复印李扑园的《艺术论阅》,在经历了1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大部分已经残缺。民国时期美术文献由于存放的环境没有改善,导致霉变、虫蛀、鼠咬,加之该时期纸张酸性过大,更易酸化,纸张越来越黄,非常脆弱。 美院图书馆民国时期美术文献也跟现代图书一样存放于普通的书架上,没有购买吸湿、隔潮、防虫等相对专业的保护性书柜进行存放,库室缺乏恒温恒湿的空调、除湿器等保护性设备,他对延长这些旧文献的使用寿命十分不利。 2.2 开发整理速度过慢,修复措施不当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是古籍修复的一个基本准则。民国美术文献“自身”就是值得重点保护的文物。民国文献采用的是双面印刷,托裱手段几乎派不上用场,如果技术不过硬,反而会把厚件“俢死”。美院图书馆在修复民国美术文献时,由于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等因素,造成了部分书籍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民国十九年(1930)七月出版的《鼎铭的画》,民国三十八年(1949)七月出版的《丹青引》等珍贵文献,都在一定程度上显露了人为因素的损坏:或把书袋卡黏贴在附有作者、编纂者、出版日期、版次,以及出版社等重要信息的版权页上,或直接将版权页托裱覆盖,甚至是把残损的版权页直接裁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珍贵资料的利用价值,因为版权页历来是文献的名片和护符,为著作者、出版者、发行者、购书者,以及版本学者所倚重,是他们了解、认识、鉴定一种文献的重要依据。 目前为止,美院图书馆整理出的民国文献资料也不过数百册,亟待修复的众多数量的民国旧文献往往被随意闲置在各个角落。当下民国时期的艺术史、绘画史引起越来越多美术学研究者的关注,再加上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存民国时期有研究意义的文献数量本就不多,馆藏的这些珍贵文献,也就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笔者所在学院研究近现代史的著名学者李伟铭教授、研究汉唐美术史的学者李清泉教授,都在他们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中使用过这些文献资料。如李伟铭教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的作品——《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以活跃在20世纪中国美术舞台上的粤籍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为中心,内容广泛涉及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美术观念、美术语言,以及图像风格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将美术问题看成整体意义上的中国文化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美术研究的实证性和确切的历史感,是作者力图贯彻的学术思路和学术风格。所有论文,作者均依据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撰写成[4]。”这里所说的“可靠的一手材料”,很大一部分就是参考了民国时期期刊《艺风》《时事画报》《国画月刊》《良友画报》《国画特刊》《朵云》《青年艺术》。陈树人编译的民国图书《新画法》、姚渔湘的《中国画讨论集》《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集》第二种,《美展特刊》《现代书画史》《中国美术小史》,林风眠《艺术论坛》等文献。这些资料的获取大多数是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进行查找收集,而美院图书馆藏有的这部分可用于教学,科研的民国文献资料,却由于没能得到及时分编整理而被搁置一旁,乏人问津。 2.3 分散放置,不利于开展系统研究 美院图书馆对已经分编整理出的部分民国文献资料,实行了分散典藏。如古籍线装书,像裴景福编著,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壮陶阁书画录》,刘海粟编辑,由上海申报馆发行的《晋唐宋元明清名画宝鉴》,郑振铎编《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之六——〈明画〉下辑》,以及《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之七——明清民国续集》《唐宋元明画大观》等,并没有归入到已有的线装书库中,而是入了普通的特藏库。像民国期刊《艺风》,线装书库藏有第4卷的第4、5、6、8及12期,而第1卷的第8、12期,第2卷的第9、10期则被收藏到过刊库,第3卷的第3、12期,以及第4卷的第4期又被收藏于专业书库中。很显然这种典藏分配是不合理的,使本来较为系统、连贯的美术资料变得零散难寻,不利于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学术价值的系统揭示,给民国美术资料的利用者造成很大困扰。 2.4 重藏轻用,观念过于传统 对于已经分编整理出来的民国文献,该馆采取了闭架或者半开架方式借阅。借阅限制比较多,不能扫描、拍照和复印。前国家总理李岚清曾在《李岚清教育论谈》一书中指出:“图书馆藏和用两大功能中,应当以用书为主要,学校图书馆更应如此。”美院图书馆处于保护文献等因素考虑出发,重藏轻用甚,严重影响了这部分民国艺术文献的使用,阅览时的种种限制,如不能使用扫描、拍照等现代复制技术,降低了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引证的权威性。 3.1 编制目录索引,从图书情报和美术史论两大专业角度进行深入梳理 对馆藏民国时期美术文献按艺术学分类方法增加群书目录、专题索引、解题,以及文献综述等,从图书情报和美术史论两大专业角度,对馆藏民国美术文献进行深入梳理,是保护这部分馆藏资源并发挥其应有学术价值的有效手段。编制馆藏民国美术图书群书目录的原因是因为一书的目录,对于检索一本书很方便有用,但要了解某类典籍有哪些书,某些书的大致情况如何,以及怎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等问题,就必须求助于群书的目录[5],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按出版时间、类别、字母、笔画顺序等方式来编制一本翔实的群书目录工具书,具体到书名、作者(编者)、出版方式、出版社、版次、出版时间等。另外,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更有必要对某些特别重要的篇章添加解题,对某些章节、书画等作品做出详细的解释,如著作的中心思想、作者生平事迹、文献描述的起止年月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者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文献的内容及详细的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便利。民国时期大量美术文献多出自著名学者之手,像鲁迅、梁启超、康有为、陈寅恪等大家,其著作内容、学术思想新颖而深刻,且这些文献多用古汉语写成,对于个别年轻读者的利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通过专业馆员的深入梳理,也为这部分读者提供了阅览便利。此外,版本优劣也是直接影响到读者利用的关键问题。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把寻求好的版本作底本视为治学第一步,甚至主张“不先正底本,则多诬古人”,一语道出了一个好的版本,不但能帮助我们减少使用或研究过程中的误解,也直接关系到所用资源学术价值的高低,以及引用材料的可靠性的大小。 3.2 深入发现并凸显馆藏美术文献资源的地方特色 充分依托地域优势,挖掘地域文献,凸显地域艺术特色。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人为首的岭南画派,以赵浩公等为首的广东国画研究会,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不可绕开的重要篇章,但因为年代久远,战争原因等,使得这些画派中有成就的画作存留甚少,甚至连艺术家的名字都被历史湮没了。美院图书馆所藏民国美术文献资源中像《艺风》《良友画报》《文华》《北洋画报》《新画法》《广东文物》等,含有丰富的岭南画派和广东国画研究会的资料。馆员通过对这部分美术文献的梳理,整合其中的零碎信息,形成了包括美术家生平、艺术活动、当时相关媒体报道、创作美术作品名称、尺寸、完成年代、参展,以及荣获奖项等翔实资料,力求还原这部分珍贵的近代艺术史料,以利于人们更好地探寻两大画派所留下的美术踪迹。 3.3 美院应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美院应充分认识到这些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学术价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这些文献资源能长期处于一个恒温恒湿的优质环境中,以减缓其酸化、霉变等损毁的步伐,做好防尘除尘、防虫蛀、鼠咬等措施。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应购买脱酸设备,聘请专业公司为文献进行脱酸工作,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6] 重视对图书馆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训。破损民国时期美术文献的修复工作,需要具有古旧文献修复专业背景的人才和匹配的纸张等材料方能进行修复。文献修复工作避免因修复、管理不当等人为因素这些珍贵文献造成的二次伤害。 3.4 民国美术文献资源应集中收藏 鉴于前文所述馆藏民国美术文献典藏分散不便查找和利用的弊端,今后图书馆应建立专门的库室,存放这部分特色美术文献资源,并按美术专业分类法,如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摄影、建筑等类目认真分编后上架,使同类、同种期刊资料相对完整。读者也可图书所馆编群书目录,了解各类书或同类书之间的差异及内容提要,这样,不仅对同类学科的多种版本进行了比较,又方便了对跨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图书的了解。 3.5 构建民国美术文献特色数据库 在资金、设备、人力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通过扫描,高清拍照等方式形成庞大的特色文献数据库,将馆内所有的民国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形成绘画、书法、雕塑、摄影、设计、美术考古、建筑等图文并茂的数据库。建立起完善的检索系统,可以通过作者、出版社、书名、艺术分类等多种检索途径,迅速查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源,提高民国文献的利用率和民国文献的学术价值。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qikandaodu/2020/1216/663.html



上一篇:民国时期美术文献资源整理工作现状及建设<sup
下一篇:学前儿童音乐创想画在实践中的应用

美术文献投稿 | 美术文献编辑部| 美术文献版面费 | 美术文献论文发表 | 美术文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文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