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术文献》栏目设置[05/29]
- · 《美术文献》数据库收录[05/29]
- · 《美术文献》收稿方向[05/29]
- · 《美术文献》投稿方式[05/29]
- · 《美术文献》征稿要求[05/29]
- · 《美术文献》刊物宗旨[05/29]
“鬼才”宋雨桂的画好在哪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 “斯人未远去 —— 宋雨桂艺术纪念展”海报 编者按: 9月30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沈阳博物院和北京画院主办,宋
▌ “斯人未远去 —— 宋雨桂艺术纪念展”海报
编者按:
9月30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沈阳博物院和北京画院主办,宋雨桂艺术馆承办,如果艺术协办,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斯人未远去 —— 宋雨桂艺术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为“宋雨桂艺术大展”系列之“北京站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春晓担任策展人。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先生,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崇炜先生,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春晓先生发表致辞。开幕式结束后,吴洪亮与杭春晓展开了一场对谈,更深入地解读宋雨桂和这个展览。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先生
▌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崇炜先生
▌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春晓先生
▌吴洪亮与杭春晓对谈
冯远先生在致辞中表示:“鬼才宋雨桂在当下山水画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分量的个案、典型。艺术大师需要具备4个条件:首先,作品好;其次,作品在当下和未来能产生深远影响;第三,学术思想、艺术实践经验能给当代和后人以参照;第四对文化事业、社会有所贡献。以此标准来衡量的话,宋雨桂无疑是一位大师,他一直在追求创新,其山水作品中有北宋山水画的厚重雄强,精微博大,而花卉作品则妖娆娇媚,形式感非常强。宋雨桂在精神传承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那宋雨桂的艺术具体好在哪里呢?请看以下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杭春晓如何分析。
“斯人未远去”试图呈现一个画家的完整性与鲜活性,而不只是宋雨桂的作品。所以,将宋雨桂画室中仿佛凝固了时间的创作场景,迁移到展厅中,试图给观众制造画家暂时离场的状态。仿佛,这个展览的主人——一位已经去世的画家,只是出去吃点东西、抽根烟……同时,还从他生活、工作的地方调取了原始档案,选取部分鲜活的材料,向观众呈现极具细节感的生命历程,以此呼应展览主题的感性认知。其次,通过作品的分类组合,试图讨论宋雨桂这代画家所面对的艺术问题,以及他们构想的解决方案,乃至作品中显现出的他们的相互交往、时代痕迹。
具体而言,分出了“巨制山水”“乡水篇”和“长跋作品”三个系列的展品组合。
▌《黄河雄姿》 475×68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6年
▌ 巨制山水:以民族情怀的象征物呈现的现实性
体量巨大的山水画,在中国古代卷轴画的历史中极为罕见。但今天的我们往往将尺幅巨大的作品视为创作,对小尺寸的画则不以为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法?我认为是古今观画机制的改变所导致——它隐含了我们欣赏观看画作的空间变化。
古人的观画,往往是案头,甚至舟船之上,打开一个手卷、册页,多为局部化观看,最多只是悬挂于中堂。是以,他们不会将尺幅巨大视为创作的基本要素。在古人看来,小尺寸的信笔之作与大尺度的刻画之作,在艺术上并不存在着等级差异。
但今天,不只是宋雨桂,几乎所有画家都会将巨制作品视为创作,并以之代表自己的艺术成果。究其原因,则是缘于现代展览的观看机制。从某种角度看,今天画家创作时预设的对象不是厅房之中的人们,而是巨大展厅中的观众。这导致画作需要一定的体量来配合展示空间。如《长江明珠图》宽度达14.1米、高2.85米,《黄河雄姿》宽度接近7米、高约5米。这种尺幅在古人的经验中是难以想象的,而这正是现代展览机制的空间因素对于创作的影响。
除此之外,宋雨桂的巨制山水还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画发展脉络中一直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画如何从传统文人画的主题转型?如何表达现实生活?
显然,与山水画相比,人物画应对这一转型更容易。因为人物画可以画具有现代特征的生活场景与服饰,以实现中国画表达现实生活的“时代转向”。但对山水画而言,这却是一个难题。或可以说,怎样使山水画具有介入今天现实生活的能力,向来就是重要且有趣的问题。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zonghexinwen/2020/101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