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术文献》栏目设置[05/29]
- · 《美术文献》数据库收录[05/29]
- · 《美术文献》收稿方向[05/29]
- · 《美术文献》投稿方式[05/29]
- · 《美术文献》征稿要求[05/29]
- · 《美术文献》刊物宗旨[05/29]
美术研究|积墨积而不死,浑厚古拙,韵味无穷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百年来,众多的中国画家以桂林山水作为描绘对象,不断创造出有时代精神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精美用笔体现出桂林山水特点的石法和树法,以奇妙变化体现神韵的墨法,以及体现
近百年来,众多的中国画家以桂林山水作为描绘对象,不断创造出有时代精神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精美用笔体现出桂林山水特点的石法和树法,以奇妙变化体现神韵的墨法,以及体现人文精神的点景法,丰富了中国山水画技法宝库。
桂林山水岩溶地貌的山石结构,使得画家们去探究符合它的特点的独特画法。李可染笔下的桂林山水,一般不拘泥于对山石结构的具体刻画,他用粗笔浓墨的线条勾勒出山石的外形,而后用积墨对山体皴擦点染,厚重而透明。逆光的山朦朦胧胧,树木间白色的房屋,营造出浑厚的美感。
同样受了西洋画影响的画家宗其香,也是用浓墨阔笔勾皴山石和树木,笔与笔之间留出许多形状不一的空白,再通染以石青或石绿,远远看去,一片光彩夺目的缤纷效果。宗其香画的桂林山水,不拘小节,重视大的墨色变化,善于把握整体,色彩浓重,既秀丽又沉着,把笔、墨、色完美结合。
白雪石则是对桂林山石进行细致的带有传统意味的勾勒,中锋勾线,侧锋皴擦,落笔挺健。运用直纹皴与折带皴,使山峰、江面、烟云、纵横的田野、错落的房屋,都映射出一种仙境和幻境。白雪石善于在山石间预留出植物的位置,点以树木,表现出了山水的勃勃生机。
桂林的植物种类繁多,然而,画家们往往选择最能体现桂林山水意趣的树木作为表现对象。白晓军的画中,榕树千姿百态,他认为桂林榕树最多,而且这种植物与桂林山水相互协调,能够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榕树从乱石中穿插而出,中锋用笔,沉稳犀利,藤蔓悬挂,其中杂树纵横,推出后方的山石,苍茫厚实,意境深远。
黄格胜的树木刻画也具有浓厚的特点,他的用笔老辣到位,树的造型具有装饰性,平面之中有深远之意。黄格胜善于归纳树木的形态,让笔下的树木给人既熟悉又新鲜的艺术感受,赋予了画面生命力。所以,画中的植物活泼生动,又与用大写意和泼墨手法描绘的山石房屋相呼应,画面显得异常灵动。
显然,从生活环境中观察,熟悉漓江山水特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桂林山水树法的前提。和黄格胜、白晓军一样,张复兴也是在桂林生长的画家,他用水墨表现桂林的树木,勾勒出榕树和杂树的树干之后,用浑厚的墨点纵横铺去,生发出一片密密丛林,衬托河流小船,蔚然成像。
现代诗人林克武有句诗:“漓江景物最神奇,正是朦胧烟雨时。骚客欲吟难想象,画家落笔也迟疑。”表现桂林山水的烟雨神韵,水墨是最好的媒介之一。徐悲鸿是以水墨表现桂林山水的大画家,他浓点淡墨,用近似水彩的技法,把漓江画得淋漓尽致。廖静文说:“(徐悲鸿)用淋漓的笔墨,描绘了烟雨迷蒙的漓江,苍茫而秀丽……”
脱离桂林山水表面的形似,而用积墨去运作滋润浑厚境界的画家是黄宾虹。他的用笔,表面是乱头服粗、不守绳法,但是,积墨积而不死,浑厚古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韵味无穷,磅礴大气。他以苍劲古朴的艺术风格,跳出了传统的藩篱,让层层的墨色去突破树石分家的成规,画出了含在桂林山水中的雄浑一面。
与黄宾虹的深厚不同的,还有另一类轻松乐趣的桂林山水水墨表现。白晓军的泼墨小品,则是意趣风发。他先将宣纸喷湿,然后,大笔挥洒,浓淡有致的山型晕散于纸上,待干后勾出飞舞的柳枝,填上几头水牛,或几条小船,洋溢着一股漓江烟雨的境界和神趣。轻松淡雅,宁静纯净,灵透素雅。
桂林山水除了自然属性,还有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山水画中,点景起到了体现地方人文特征的作用,为画家们所重视。齐白石画的《独秀峰》,奇峰陡峭,山的底部,城墙包围的靖江王城,意趣横生。他说:“我平生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
关山月的《漓江百里图》长卷,沿岸有大片的房屋楼阁,有零散的村落,有聚集的和在险滩激流中行进的船只,有姿态生动的渔翁,远近隐露,形成了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画好点景,要靠平时的观察体验,岭南画派注重写生的传统,为关山月的作品贴近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
文章来源:《美术文献》 网址: http://www.mswxzz.cn/zonghexinwen/2020/1104/639.html